第十五屆專業組決審評委

|張晏榕|
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副教授

|陳韻文|
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協同主持人

|石昌杰|
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教授

|邱顯源|
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副教授

|林豊洋|
銘傳大學數位媒體設計學系講師

第十五屆專業組初審評委

|林巧芳|
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助理教授

|蕭弘林|
嶺東科技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專技助理教授

|林秋宛|
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研究教師

優秀動畫短片迸發的年代

評審團總評:石昌杰 本屆專業組決審主委
整體而言,反應兒童自我心理或者兒童的人際關係等故事,依然是取材主流;於是敘事如何避免流於俗套,變成檢視創作團隊說故事能力的大考驗。或許受到疫情與戰爭的影響,今年明顯增加了不少面臨寵物、親人生離死別的故事情節 戰後的心理創傷,於是,如何「創意呈現」與「藝術處理」,不可避免成了評委之間,交叉陳述詰問,討論與辯證的癥結點,《To be Sisters》和《A Journey With My Dad》兩部短片的故事背景都有其沉重之處,前者是妹妹的身體肢障問題,後者則是父親的戰爭創傷陰影;創作團隊不約而同,以相對簡約的美術畫風,毫不含糊的動作表演,不落哀傷,清楚傳達出兒童儘管不甚「了解」,卻能由衷「接納」的同理心,實屬感動人心的上乘佳作 ! 此外,《The Mystery of Missing Socks》敘事風格寫實,卻巧妙打破了「空間」與「物質」的框架,大力發揮了銀幕想像力,帶領著觀眾經歷了一場溫馨與歡樂的家庭時光 ! 當代真的是優秀動畫短片迸發的年代啊!

首獎

《To Be Sisters》

Anne-Sophie Gousset, Clément Céard

故事柔美展現姊姊的陪伴,讓身障的妹妹恍若擁有了全世界,以2D的技術、幾近3D的詮釋效果,讓整部動畫沒有邊境都能充滿了輪廓。

佳 作

《The Mystery of Missing Socks》

Oskar Lehemaa

一起看似平凡的尋找襪子事件,卻意外發展成一段具有想像力的奇幻冒險,巧妙運用誇張手法與角色特點的設計,讓敘事過程不斷碰撞出幽默生動的情節。

佳 作

《A Journey with my Dad》

Mor Israeli

以父親胸口的大窟窿象徵歷經戰爭的創傷,女兒不僅看進洞裡,甚至爬入這個記憶轉化的巨大洞中世界,和父親共同經歷了這個創痛。

佳 作

《Corvine》

Sean McCarron

以鳥的意象,透過喜歡模仿烏鴉的小男孩,表現入學遭到同儕霸凌的場景與自我關係的修復,探照親子轉換環境時的普遍經驗,傳達讓天賦自由的題旨。

Special mention

《The Goose》

Jan Mika

幽默講述小男孩想要成為足球明星之前,得先贏過後院的大白鵝,來回穿梭於小孩和大鵝之間的鬥智與競賽,展開一段可愛、逗趣又溫馨故事。

Special mention

《Our Uniform》

Yegane Moghaddam

善用衣服的縐摺紋理與光影變化,分享伊朗女性在伊斯蘭律法和學校管制下對美的想望,是一部結合實物和繪圖、風格獨具的創意之作。

Special mention

《The Swineherd》

Magnus Igland Møller, Peter Smith

改編自《養豬王子》,在古典設定裡加入現代元素,,並做了瘋狂反轉,替故事帶來了嶄新的生命力,視覺與技術也都頗有創新可觀之處。

Special mention

《La Calesita》

Augusto Schillaci

故事以真人真事作為基礎,由一座公園內的旋轉木馬展開,講述操作旋轉木馬的人,把歡笑重新帶進了社區,巧妙運用動畫特質重新演繹唯美的劇情表現。

Special mention

《泅 Set Sai》

李若禔

由孫女感懷阿公身前的往事,傳遞出台灣過往世代的濃厚情感,保留了手繪繪本的筆觸溫度,帶出本土的美學風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