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有小小孩,只要爸媽一不留神,寬大的白牆、淺色的皮沙發或桌面,總免不了成為「小小畢卡索」的現成畫布,到處散布著塗鴉的痕跡。生氣的你總是一直想找到如何阻止孩子愛亂畫的策略嗎?在作出這個決定前,請先思考一下以下問題:
你知道,塗鴉遊戲其實是是一種:從虛到實,從無到有,從想到做,是孩子練習創造的重要過程嗎?
你知道,塗鴉的動作發展,是由肩膀關節運動,慢慢進步到運用手肘、手腕及手指關節嗎?所以給孩子的紙和筆的大小粗細也得留意嗎?
你知道,對語言能力有限,辭庫量還沒存到足以清楚表情達意的幼兒來說,塗鴉是孩子展現內心情意感知的另類視覺語言,不僅傳遞身體的需求,也會洩漏情緒喜好嗎?
你知道,老是以「畫得像」或「做得像」標準來指導孩子,孩子可能會對自我能力懷疑,產生退縮、被動、沒自信的人格特質,從此不敢畫圖,而長期下來,可能造成孩子害怕與其他人建立親密關係嗎?
本次的「塗鴉萬歲」專題除了邀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教授陸雅青、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助理教授范睿榛,以及蘇荷兒童美術館館長林千鈴女士這三位藝術教育專家,帶領爸媽走入孩子創意表現的起點——塗鴉造形遊戲裡,解讀藏在孩子作品中的重要訊息,也將提供親子創意塗鴉的Tips、解答塗鴉常見的各種Q&A,讓大人不要成為創意殺手,每個孩子都能擁有一個盡情揮灑創意色彩的童年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