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最近公布的一項調查發現,國內6個月大的寶寶約有半數無法以肚子貼地挪動,不符合半歲時應達到的發展狀況。這則新聞其實呼應了近年來許多研究指出幼兒體能年年衰退的現象,這些從小被我們捧在手心、抱在懷中,能躺就不坐,能坐就不走的孩子,在大人的過度保護下,體能上已明顯不足。
有愈來愈多的孩子只要一走到戶外,不到十分鐘就喊腳痠,想找地方坐下來休息;要不就抱怨天氣太熱,只想回家吹冷氣;跑沒幾步就氣喘吁吁,上氣不接下氣……
事實上,運動量不足和缺乏運動已被標定為幼兒潛在的健康危險因子,沒有規律、充足以及品質夠好的運動,孩子有可能出現體能不佳、動作笨拙、憂鬱、肥胖等問題,甚至有愈來愈多孩子在學齡前階段就被判定為注意力不集中、過動、感覺統合失調等的孩子。一項國際研究指出,台灣穩定性不足、有學習障礙的孩子高達49%,相較於其他國家平均15%,這個數字真讓我們為下一代的發展感到憂心。
究竟,為什麼臺灣的孩子運動能力較弱?幼兒運動可為親子帶來哪些好處?又有哪些運動適合親子一起參與嗎?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