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

元朝四大家之首—黃公望

黃公望,元朝歷史上最傑出的大畫家,與吳鎮、倪瓚、王蒙合稱為「元四大家」,並被推為元「四家之首」。出生於西元一二六九年,本姓陸,江蘇常熟人,自幼家境貧困,父母無力撫養,被一位九十歲的老翁黃樂領養,改名為「黃公望」。

黃公望幼年聰明,少年時就被選拔參加縣裡神童科考試。青年時任職於蘇州、杭州官府,中年四十幾歲時,因個性耿直,被長官貪賄連累,被下獄治罪。五十幾歲出獄後,混跡於全真教中,長期隱居民間,賣卜維生,通易經八掛,與儒釋道三教的文人都有來往。此時期開始習畫,因學養豐富,遊歷名山大川,使他筆下山水寬闊淡遠。

「富春山居圖」是他七十九歲∼八十二歲間完成的畫作,有著江岸山巒的渾厚大氣,也有一舟獨釣江上的寧靜。墨色或濃或淡,畫面或虛或實,在極簡的畫風中生動描繪了富春江的風華,也道盡老畫家看盡人世繁華後的種種情懷。此畫引起了不同時代人們的共鳴,成為影響明清之後六百餘年繪畫主流的傳奇之作,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。

 

富春山居圖的傳奇歷史





上述的跋尾,是黃公望於至正十年間,與師弟鄭樗(道號「無用」)同遊富春江時留下的。老畫家覺得將來可能真會有人為這張名作「巧取豪奪」吧,特別在卷末題跋裡做了這樣的註記。

黃公望逝世,「富春山居」長卷流傳人間,果然如他所預言,不斷發生「巧取」與「豪奪」之事。此畫隨著鄭樗由元朝走向明朝,鄭樗去世後,「富春山居」在三百年間,輾轉流傳,過程中,有「巧取」者,也有「豪奪」者;到了清朝時,這張畫傳到了吳洪裕(別號「問卿」)手中。

順治七年,寶愛「富春山居」的吳問卿臨終病危,捨不得與這張畫分別,竟然將畫投入火中殉葬。所幸其姪兒吳貞度見狀,將畫從火裡搶救出來。長卷燒成兩段,前段重錶,現藏於浙江博物館,後段則收藏在台北故宮。經過三百多年,時至西元二0一0年,許多與這張長卷有緣的人,促成了兩段殘卷重新合壁,將於二0一一年於台北故宮展出。

 

以上內容,摘自蔣勳《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》導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