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撒嬌,有目的的嗎?-解析5種「案情不單純」的撒嬌行為

很多孩子從小就特別喜歡撒嬌。當獲得一套盼望已久的書籍或玩具時,驚喜之餘,他很可能會依偎在身旁說「謝謝媽媽/爸爸」「媽媽/爸爸你真好」等打從心底感謝的話。但當他做錯事、眼看爸媽想責備他時,他卻想用「撒嬌」來解決,這可就「案情不單純」了......。


人的情感是多方面且複雜的,有美好的情感、也有卑劣的情感,有愛、也有恨,有恐懼、也有歡笑。情感永遠伴隨著人而生存著,而「撒嬌」正是一種表達情感的方式。

「撒嬌」顯露情感的特質,尤其在兒童行為中更為常見。撒嬌能充分地顯出兒童純真、可愛與毫不矯飾的一面。我們常聽人說「孩子的心靈潔白如紙,父母想要怎麼收穫,就得怎麼栽。」對父母而言,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與關注,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了。人非草木頑石,對孩子來說,體會父母對他的愛,並且在不自覺中將之回饋,更是理之必然。

5種「案情不單純」的撒嬌行為
撒嬌的行為既然是一種自然的、表達愛的方式,照理來說,應該不至於造成爸媽困擾,但是,如果孩子習慣把撒嬌當成一種「達到目的」的手段,那就值得進一步了解與探討了。流露親情的撒嬌行為和有目的的撒嬌行為是有很大的區別的。為人父母的在察覺孩子表現不自然的撒嬌行為時,不妨多留意觀察、多了解,以求早日改善親子關係,引導孩子按部就班地成長。不同於親情流露的撒嬌行為,常有以下幾個原因︰

1 藉此引起他人的注意
現代家庭的子女人數少,孩子受父母照顧的時期及父母所花的精力相對增加,如果父母較為忙碌,就很難照顧得周全;尤其是職業婦女或事業繁忙的父母,更難對孩子觀察入微。因此,被忽視了的孩子可能會運用各種行為來引起父母的注意,諸如︰打人、不說話、使性子、撒嬌或說髒話等。也就是說,孩子會嘗試利用一些行為來告訴父母他的存在。只要孩子嘗試的某種行為得到反應(無論是正向的反應如︰安慰,或是負向的反應如︰責罰),下次他便可能再度運用此種行為來達到他所期望的目的;因此,「撒嬌」有可能是孩子為了引起他人注意而採取的一種手段。當孩子表現不自然的撒嬌行為時,父母應當先自問︰是不是平常忽略了孩子?

2 為了爭寵
雖然每一位父母都是竭盡心力關愛孩子,付出他們能付予的一切,但是人難免都會有感情用事、顧此失彼的時候,而孩子是相當敏感的,即使是小小年紀,也懂得察言觀色。如果父母對待孩子不公平,孩子為了爭取父母更多的關注,便很容易表現爭寵型的撒嬌行為。因此,在注意到孩子過分撒嬌的時候,父母不妨再想想︰是不是平常較忽略這一個孩子,過分關心另一個孩子呢?

3 逃避懲罰
有些孩子在做錯事情時,慣用撒嬌的方式使大人心軟,以逃避可能加諸身上的責罰。此外,孩子們在發生爭執時,較弱的那一方往往也會有跑來哭訴、告狀的撒嬌行為。面對這些情形,大人一定先要客觀地判斷,分清楚人和事,不要誤解了孩子,也不要偏袒了孩子。

4 求取愛的保證
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愛和保證,有時候也會出現撒嬌行為,比如說,孩子犯錯時,表面上他撒嬌、不願意認錯,但實際上他是害怕因此而失去了父母對他的愛。面對這種孩子,我們一方面應該接受他的情緒,安撫他,讓他有安全感;另一方面卻也必須指正他,讓他了解「做錯了事,撒嬌並不能解決問題」。

5 表達需要
孩子剛到一個陌生的情境時,因為缺乏安全感,也會表現一些撒嬌行為。例如︰剛上托兒所、幼稚園的孩子常常會因為害怕媽媽的離開而表現害羞、撒嬌、過分依賴等行為,由於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,所以很自然地用撒嬌行為來表達。這時,父母、老師必須多觀察、滿足孩子的需要,適時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注和愛。

如何給予適度的反應?
不管孩子的撒嬌行為是不是有目的,成人最好都要有所反應,因為周圍的人是不是已經體會了他的意思、作了什麼反應,都會影響孩子的表達意願。如果孩子每次撒嬌都得不到別人的關心,那麼,他會很失望,覺得別人不喜歡自己而失去自信心。

但如果孩子總是以撒嬌來達到他不合理的目的,而周圍的人無意中也給予他一些鼓勵和認可的話,孩子便會逐漸養成凡事撒嬌就會達到目的的不良心態;久而久之,孩子很可能變得喜歡運用心機、小題大作、是非不明。因此,成人對孩子種種行為所作的反應非常重要,過與不及都要避免。

那麼,到底怎樣反應才好呢?以幼稚園的孩子為例吧,在幼稚園裹,總會有一兩個孩子喜歡黏著老師,要求特別的關注,這樣往往會引起別的孩子的錯覺,以為老師喜歡撒嬌的孩子進而跟著模仿。因此,老師除了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給予過多的關注外,還應進一步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參加其他的團體活動上,運用團體的力量來改善。等到孩子從遊戲中得到了樂趣,便會主動地去找伙伴,不再黏老師了。此外,對於任何工作、表現的機會或權利,也應該採輪流的方式來進行,教孩子體會別的小朋友也需要老師。

對習慣用撒嬌來逃避嘗試新事物的孩子,老師要特別有耐心,和他一塊兒做,一起享受、欣賞成果,讓他感受到工作和遊戲的快樂,然後再慢慢訓練他獨自嘗試新事物。不管孩子怎麼撒嬌或怎麼有藉口,老師一定要堅持並督導孩子把該做的事做完,讓孩子對自己能做的事負責,不依賴別人。

至於對那些從不撒嬌、內向、不懂得與人親和的孩子,老師就必須主動地關心他、鼓勵他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,不要讓他覺得「我不討人喜歡」而更封閉了自己。

人是感性的動物,而撒嬌就如同喜怒哀樂一樣,沒有人能壓抑或控制它。負面的表達或過分牽強的撒嬌行為,不僅提醒了成人們要留意孩子在生活中一些正確觀念的建立,更告訴我們要用心關注孩子是否缺乏愛與親情。無論男孩或女孩,只要不失去孩子原有的特質,就讓他們擁有表達純真情感的撒嬌特權吧﹗唯一要注意的是,不要讓孩子養成凡事撒嬌的習性,因為一個人如果長大了還是改不了喜歡撒嬌的習性,將會影響他的人際關係。

在一個講求公平競爭的社會中,一個人必須面對各式各樣的人和事,撒嬌並不是面對人生問題的萬靈丹。因此,建議父母們不妨從小教導孩子︰任何的報償、收穫都要憑努力和真本事,只有努力,才會獲得成功。
已複制連結
已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