玩出來的友誼──3~5歲孩子的友伴關係發展

您的孩子會送東西給別的小朋友討好人家嗎?會因為好朋友和別人玩而傷心嗎?孩子年齡不同會有不同的交友特性……

爸媽可能都有類似的經驗︰當孩子到了兩、三歲,你會明顯感覺到孩子需要一個玩伴。有些人在這個時候考慮家中添個小寶貝,讓小弟弟或小妹妹來充實孩子的生活。然而,手足之情畢竟不等於朋友之誼,友伴關係對於幼兒的社會與人格發展,確實是舉足輕重。

許多爸媽在肯定友伴的重要後,紛紛讓孩子展開團體生活,上幼兒園是常見的一種選擇,可是接踵而來的問題又常困惑著父母,諸如︰孩子抱怨沒有人要和他玩、過於在乎朋友而以送東西來討好別人、因好朋友和別人玩而傷心……爸媽若能檢視孩子在不同年齡交友的特性,便能適時支持孩子。

因年齡和經驗,和朋友展現不同的互動
不同的年齡與生活經驗,都會影響一個人對朋友的定義。對幼兒來說,朋友可能是「會一起玩的人」、「互相知道名字」及「不會搶對方的東西」。

3歲孩子通常對於持續友誼並無清楚的概念,也不在乎對方的興趣、嗜好與個性。孩子對於朋友的定義如此單純與率直,以致成人在不解的狀況下,會誤會孩子「怎麼對朋友如此冷熱不定」。

而4、5歲的孩子,對於朋友的言行舉止就顯得比較在意而專情。幼兒園中常見因好朋友生病缺席或搬家、轉學,孩子可能會落落寡歡或開始尋求新的友伴;也有些孩子在長期缺席,回到學校時,發現好朋友已很陌生。對於這些狀況,爸媽或老師有必要製造共同遊戲的機會,讓孩子與同伴之間展開新的聯結,同時,讓孩子知道有人了解他的心情,也是支持的方法之一。

幫孩子從遊戲中找到「同一國」的人
由於年齡的特性及個別差異,幼兒在和友伴互動的過程中,「經驗」成為最好的老師,例如︰小明和小安在玩積木,小莉想加入時,可能先在兩人周圍走動、觀看,如果沒有被趕走,小莉可能就會蹲下一起玩,或以口頭表示︰「我也要玩!」這時,如果再一次被接納,小莉就會確認自己是受歡迎的。

透過類似的經驗,幼兒學會如何與別人相處、如何解決問題(特別是友伴關係問題),學習建立自己的價值觀與行為模式。而在這樣的歷程中,爸媽所能給予最大的幫助就是︰瞭解、支持與示範,提供技巧的指導,例如︰主動和人打招呼、樂於借東西給別人、擅長某種遊戲、熟悉同儕間的語言或動作,這麼一來就能幫助孩子找到「同一國」的人。

不同年齡孩子結交朋友時的特性
  年齡    友伴關係特性
三歲 ● 社會行為還不很成熟,但喜歡朋友。
● 開始注意別人的感受與看法。
● 除了特別要好的同伴外,通常隨著遊戲更換朋友。
四歲 ● 喜歡「朋友」這個字眼,常掛在口頭上。
● 對同學有認同感,喜歡帶東西與朋友分享。
● 樂於玩合作性遊戲,懂得邀朋友玩。
● 開始有領袖人物出現,也會形成較持續的友誼。
五歲 ● 與同齡孩子相處愉快,較易服從大孩子的話。
● 喜歡討好別人,獲得肯定。
已複制連結
已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