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識觀察探索的科學性玩具

孩子從兩歲起,就喜歡問:「這是什麼?」問的多半是一些事物、現象的名稱,問題是片斷的、陸續的,且隨時會轉移興趣到其他事物上去。四歲左右,孩子會對身邊的直接經驗,或事物的因果關係、相互關係發出「為什麼?」「怎麼會這樣?」的疑問。五歲左右,孩子的問題內容不但廣泛也較深入。的確,學前的孩子是相當好奇的,他眼觀四面、耳聽八方,他的雙手就是最有效的探險工具,而科學玩具就是要引發並滿足孩子探求的狂熱,讓孩子從遊戲中獲得科學操作的經驗,養成觀察、分析、動手做、實事求是的習慣,同時用輕鬆的方式理解與日常生活關係密切的科學現象。

科學性玩具的內容

市面上的科學玩具並不多,因為大人常把科學定義得太深奧,廠商認為產品不易生活化,孩子不喜歡玩,因此不願意多生產。此外,許多自然現象都有季節性,不易保存,且生活中即可取材,所以與其他類別相較之下,科學玩具顯得少了些。
  
除了自然素材,例如:沙、石、水、土、光、雲、動物、植物外,以下是市面上較常見或較易自製的科學玩具:

一、觀察玩具

顯微鏡:透過顯微鏡,可以看到許多平常肉眼所忽略或看不清楚的東西,這種視覺經驗,不但能提高孩子的觀察樂趣,同時也可增進專注力。

放大鏡:用放大鏡觀察螞蟻或布料,最能讓孩子領會放大鏡的作用。透過放大鏡將外面的景色映在毛玻璃上,或用以集陽光燒紙等,都可讓孩子領略到放大鏡的奧妙。

田野探險工具:包括捕蟲網和手提標本盒。經由標本的收集、觀察、比較,培養孩子對自然的情感,刺激他運用感官來捕捉生活周遭的事物。

望遠鏡:孩子對天空充滿幻想,期待一探究竟,這類玩具恰可圓孩子的夢。

萬花筒:筒裏的花花世界,帶給孩子不同的視覺經驗,引發孩子的興趣及好奇心。

二、平衡重心玩具

不倒翁:不倒翁是孩子深愛的玩具,不管怎麼推,它都會很快恢復直立。自製不倒翁可用膠帶的捲芯或扁平圓鐵罐當外殼,以廢電池黏在下方,只要讓重心集中在底部,就可左右擺動。

陀螺:陀螺持續旋轉是靠重量、高速旋轉和完全對稱的形狀。自製陀螺,只要準備一張圓形厚紙,用一根牙籤穿過中心,再用一塊小橡皮擦從後面固定。如果在紙上塗兩種顏色,會有不同的效果,例如轉動藍、黃色陀螺會變綠色。轉得愈快,愈容易變色

搖晃玩具:這種玩具會搖晃,是因為它正尋求一個完全平衡的位置。自製搖晃玩具,只要用一根鐵絲,從中彎曲,兩端末掛上相同重量的物品。再用一張厚紙對折,剪出喜愛的圖案後打開,黏附在鐵絲中央即可。

三、繩軸玩具

溜溜球是最近相當流行的繩軸玩具。溜溜球一甩,球就會跟著繞著中軸的繩子轉動,因為它有重量,所以向下墜。到了繩的盡頭,溜溜球仍在繼續轉動,只要稍用力抽動一下,溜溜球即會再往上昇,樂趣無窮。

四、風動玩具

玩具風車是世界性的傳統玩具,風吹在車葉上的力量推動風車旋轉。不妨讓孩子試試如何讓風車愈轉愈快。

五、齒輪玩具

齒輪轉盤:盤面上由十數個彩色齒輪相連,只要轉動一個,立刻會傳動到其他齒輪而帶動出一個生動的畫面。

六、其他

生活中許多平凡的用具,都蘊含著有趣的科學原理,例如漏斗、大小瓶罐、量匙、篩子、果汁機、洗衣板、打氣筒、磁鐵等都是。

科學性玩具經由簡單的原理設計,孩子一操作就會獲得與平常極不相同的經驗,因此深深吸引孩子的注意力。當您陪孩子玩這類玩具時,也許孩子的反應看來平淡無奇,但也可能會從操作中發現一些現象,經由不斷的觀察、測試後,自己得到結論。此外,孩子也可能邊玩邊問許多問題,無論如何,只要孩子動口問、動手做,就已經開啟了科學的大門了。
  
生活中的各個角落,都存在著觀察、實驗、推理、比較、歸類、收集資料的機會,孩子會漸漸累積這些經驗,在成熟的時機下,轉化自己觀察所得,融入到生活中,成為一個會運用科學方法、懂得思考、有創意的「小小科學家」。
已複制連結
已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