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難帶的孩子,我失去「愛」的感覺

我只有一個兒子,今年4歲多。他很好動,但經診斷並不是個過動兒。由於他從小就很難帶,長輩給我許多的壓力,先生給我的支持也很少。而我自己是個完美主義者,對孩子的期望很高,他這樣,有時候讓我覺得對他已沒有「愛」的感覺。這樣的孩子,真不知該怎麼面對才好?

每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,不論在情緒、行為表現上,都會表現出屬於自己的特性,這就是所謂的「氣質」。

氣質是與生俱來的,沒有好壞的差別,但是,不同氣質特徵的孩子,不但行為表徵差異頗大外,就連照顧他們的成人也會有相當不一樣的感受。有些孩子讓人覺得帶起來相當順手,父母的成就感也高;有些孩子則表現出一些不受人歡迎的特質,常讓人覺得難以忍受,若又管教不得法,父母常是困擾得束手無策,這一類孩子,也就是所謂的磨娘精型的孩子,他們的共通特性是:活動量大、適應環境能力差、對事物的反應很激烈、在個性上是強硬又不易被改變、情緒也常是很激昂的。   

根據您所描述,您的孩子也許正是磨娘精型,而且四歲孩子的行為自控能力較差,又常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不同類型的行為問題來,正是處於俗語說的「狗都嫌」的年齡,難怪您會在此時無法滿意於孩子的表現。   

另外,父母本身的氣質,也會影響我們接納孩子的程度。通常,父母對於與自己氣質相近,或氣質能符合大人期望的孩子,較容易瞭解及欣賞,否則,親子雙方很可能長期處於抗爭之中,不但令父母的挫折感提高,連孩子也感受不到父母充分的愛。這種對立的狀況,導因於父母不能充分瞭解及掌握孩子的氣質特性,無法因材施教,運用適合孩子特性的管教方式,才會落入抱怨孩子的漩渦之中。   

就因為對孩子有愛,我們才會有期望與失望。所以,當我們感受到對孩子的愛意已逐漸減少時,正是我們該重新修正教養方針的時候了。瞭解孩子的特性,尊重他的特質,也試著去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期望與標準,找出一個雙方均可達到的平衡點,才是重新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的不二法門。

(以上問題由 信誼教養諮詢小組回覆)
已複制連結
已收藏